幸福 SKY 傳媒
健康

類固醇恐懼症!異膚反覆發作 緩解搔癢不再「類」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左起)、異膚病友邱先生、異膚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台大醫院小兒部特聘教授江伯倫,同台鼓勵異膚患者積極治療。(圖片提供: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

記者畢翠絲/報導

一名年約30歲科技業男性,求學時期確診輕度異位性皮膚炎,在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之下,陸續出現胃痙攣、額頭皮膚變薄等惱人副作用,使他曾經自行斷然停藥,卻又陷入反覆發作、皮膚搔癢的輪迴中。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病人終其一生必須與疾病為伍,根據統計,在台灣有超過200萬名患者,其中近七成為輕、中度患者。臺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醫師指出,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是導致多數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治療順從性不佳的主因,此外,韓國研究發現,六成嬰幼兒時期的異膚症狀將持續到成年期,且若未持續治療將使症狀反覆發作!

臺大醫院小兒部特聘教授江伯倫則提醒,異位性皮膚炎除可能造成睡眠障礙、焦慮、影響社交及工作表現外,難以忍受的癢感會導致抓傷和感染的惡性循環。異位性皮膚炎雖難以根治,所幸醫學持續突破,目前已有全新作用機轉的新型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做為輕中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穩定控制、長期治療的新選擇。

類固醇恐懼症   台灣居世界第三

朱家瑜醫師指出,輕中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目標是緩解局部搔癢、避免復發,過往常會使用類固醇類藥物治療;然而一份跨國研究指出,採用類固醇治療異位性皮膚炎而引發的類固醇恐懼症,台灣位居世界第三。由於類固醇類藥物容易導致皮膚變薄或萎縮等副作用問題,讓許多病友或照顧者退避三舍,這樣的恐懼也會使病友擅自停藥或減藥,不利病情控制。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則表示,多年前醫師要為兒子開立類固醇類藥物時,雖進行了詳細衛教,但仍讓身為媽媽的她卻步,在「接受治療」與「面對副作用」之間拉扯。丁淑敏秘書長說,甚至有病友在經歷類固醇副作用後拒絕擦藥,並採用民俗療法,反而讓異位性皮膚炎失控。

朱家瑜與江伯倫兩位醫師呼籲,表示隨著新治療武器加入,相信可改善治療成效,因此建議對類固醇類藥物耐受性不佳,或擔心類固醇類藥物副作用的異膚病友,在考量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之下,可與醫師討論,尋求更合適的新型非類固醇治療藥物,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幸福好文,請至FB追蹤我們!

Related posts

這類人染疫要特別注意!  醫籲:治C肝同時還可防肝癌

happiness

從臥床到上市場買菜 振興這手術開啟8旬奶奶第二春

happiness

一個都不能少! 對抗併發症守護小腳丫

happiness

Leave a Comment

幸福 SKY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