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SKY 傳媒
健康

單身人工生殖尚缺社會共識 調查:逾7成民眾不支持

婦團進行問卷結果顯示,對人工生殖法研擬修法開放單身人工生殖,不支持者超過七成(73.5%),應更多對話  。(圖片提供/媽媽盟)

記者畢翠絲/報導

近年來訴求「開放單身人工生殖」的聲音持續在臺灣出現,部份立委期望鬆綁人工生殖規範,開放「單身人工生殖」,衛福部薛瑞元部長之前曾表示:「單身女性、同志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是目前『爭議最小』的部分」。不過,婦團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對人工生殖法研擬修法開放單身人工生殖,不支持者超過七成(73.5%),應更多對話  。

「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簡稱媽媽盟)、「社團法人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簡稱孕婦關懷協會)及「社團法人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簡稱婦女維護生命協會)等三個民間團體基於關心婦幼權利,特別進行臺灣『代理孕母合法化』知識及態度問卷調查,其中對人工生殖法研擬修法開放單身人工生殖,不支持者超過七成(73.5%),媽媽盟等三個團體呼籲,應延後人工生殖法之修法。

本問卷委託學者專家進行問卷編製,問卷發放自2023年12月 17號21時起至 2024年1 月 1 號21時止,共計15日運用網路平臺(line、臉書等)傳遞問卷連結,收集全台灣 8124筆資料(觸及約21000人),其中有效樣本數7780 (扣除掉重複填答問卷255份,排除掉18歲以下民眾74位,排除填答方向完全一致16人)。

問卷結果顯示,支持單身及同性伴侶可使用捐贈精卵人工生殖1218人15.7%,不支持者5720人73.5%。本調查次量表第一部分為捐精卵相關兒權 (Children right) 7題,滿分為28分。結果顯示,在知識部份,7題平均8.67±7.70。在態度部分,所有題目平均25.59±3.54。本調查報告顯示,民眾多數不支持開放單身人工生殖,對於單身人工生殖使用捐精捐卵已發生之影響也並不了解,但認為本議題重要且值得關注。期待本調查結果,能提供民間及政府相關部門參考。問卷分析報告詳如附件。

依據問卷調查結果,媽媽盟等三個團體主張應延後人工生殖法修法開放單身人工生殖之進程,並提出相關疑慮如下: 

一、恐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賦予兒童的重要權利:

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7條:「兒童於出生後應立即被登記,並自出生起即應有取得姓名及國籍之權利,並於儘可能的範圍內有知其父母並受父母照顧的權利。」,知其父母(血統認識權)並受父母照顧是一個孩子建立依附關係、賴以生存、受保護、接受教育,得以順利長大成人最重要的權利,每一位兒童皆有權利知悉自己的身世,進一步建立子女對於家庭的了解與自我認同。現今社會環境,雙親同時照顧子女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單親?單親也讓孩子在成年之前失去主要照顧者的風險大幅提昇。

再者依「人工生殖法」13條規定,捐精者為匿名(只提供捐贈人之種族、膚色及血型資料),孩子出生後,身分證父親欄位只有一條橫線,當孩子長大問:「我的爸爸在哪裡?」「我的爸爸是誰?」該如何回答?

我國並已於103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之立法,其中第2條:「公約所揭示保障及促進兒童及少年權利之規定,具有國內法律之效力。」第4條:「各級政府機關行使職權,應符合公約有關兒童及少年權利保障之規定,避免兒童及少年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並積極促進兒童及少年權利之實現。」單女人工生殖將使兒童成長過程父親缺席,形同刻意製造單親家庭,恐違反兒權公約「兒童最佳利益」原則。

二、恐違反「人工生殖法」立法意旨:

   「人工生殖法」立法意旨中清楚提到:「基於維護生命之倫理及尊嚴,人工生殖技術應以治療不孕為目的,而非作為創造生命之方法,對於生殖細胞及胚胎應予尊重,不得任意移為人類品種改良之實驗,並禁止為商業目的而實施人工生殖技術及其相關之行為。對於人工生殖子女之地位,以子女最高利益為指導原則妥適規定之,以維護其權益。」

單身女性並非不孕症患者,不符合「人工生殖法」立法意旨,若人工生殖法開放單身者適用,等於將個人想要擁有血緣孩子的想望,凌駕於兒童權益福祉之上。人工生殖法未開放單身人工生殖,實係考量兒童權益。

真正想要孩子應鼓勵收養(台灣目前每年有一百多個孩子因無人收養而出養國外),而非開放單身人工生殖。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簡稱孕婦關懷協會)以關心非預期懷孕婦女為宗旨,由所接觸之個案中發現,非預期懷孕婦女當發現自己意外懷孕時,第一時間大多數希望把孩子生下來,許多人後來卻迫於經濟、家庭、生涯等現實因素無法克服而選擇人工流產,孕婦關懷協會實際上透過適時的關懷與支持,已協助多位婦女克服難關、把孩子生下來。

「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社團法人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及「社團法人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呼籲:單身人工生殖一方面恐違反兒權公約對兒童人權的保障,一方面違反人工生殖法立法意旨,對於人工生殖法是否修法開放單身人工生殖,應做更審慎周延的討論與對話!

 

閱讀更多幸福好文,請至FB追蹤我們!

 

Related posts

台1萬6千多人罹罕病 協會籲不讓病患孤軍奮戰

happiness

孩子休假都在上網? 易有心理困擾

happiness

7成癌友味覺失調  醫推3大飲食原則

happiness

Leave a Comment

幸福 SKY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