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SKY 傳媒
健康

周邊動脈阻塞恐截肢 醫揭5高危險群

陳沂名醫師說明6小時黃金時間內若沒有打通血管,有很高的機率必須截肢(圖片來源:幸福sky傳媒攝)

記者畢翠絲/報導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PAOD),是全身動脈粥狀硬化的一種過程及表現,在台盛行率高達一成五至三成二。醫師提醒,周邊動脈阻塞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相同,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三高慢性病所引發的血管病變,好發於五十到六十歲的民眾身上。

一位六十歲的男性患者,腳痛多年、不良於行,疫情期間患者腳部的症狀加劇,連躺著或坐著不動都感到十分疼痛,但由於恐懼新冠肺炎疫情,遲遲沒有前往醫院。忍痛三個月後,兒子發現患者腳部發黑失去知覺,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搶救;後轉送臺北榮民總醫院,進行周邊氣球導管手術治療後,幸運保住雙腿。

台北榮總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表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因周邊血管動脈粥樣物質不斷擴大和繼發性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逐漸狹窄甚至閉塞,流至遠端的血量以及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及氧氣減少,進一步使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狀,倘若未接受積極治療,往往進展至肢體壞疽甚至截肢。

陳沂名指出,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腿部血管會隨著疾病進程慢慢阻塞,前期患者並不會有任何症狀,隨著疾病病程進展,患者漸漸在行走一段時間後腿部肌肉會發生缺血、疼痛的現象,休息一段時間後就恢復正常,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

「6小時黃金時間內若沒有打通血管,有很高的機率必須截肢,若發現腿腳麻痛的症狀就應該警覺,拖到動脈完全阻塞才到醫院尋求協助,往往已經錯過了黃金搶救期。」陳沂名說。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好發族群

  1. 年長者:隨著年齡增長,器官發生退化,好發於50歲以上
  2. 抽菸族群抽菸者將增加罹患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有超過4 – 5成的患者有抽菸的習慣
  3. 糖尿病患者高達8成的糖尿病患者罹患周邊動脈阻塞,須隨時注意末梢組織的變化,經 常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
  4. 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脂、腎功能不全等
  5. 男性男女罹患周邊動脈阻塞的比例約 2:1,男性發生的機率較女性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顏旭霆表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患者近五成無臨床症狀,因初期症狀輕微,常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延誤就醫。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為動脈粥狀硬化惡化指標,將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死亡率。隨著生活習慣、飲食文化改變,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疾病的病人愈來愈多,早期篩檢並發現罹病者,應盡早給予適當治療,以減少其他併發症。

 

閱讀更多幸福好文,請至FB追蹤我們!

 

Related posts

糖尿病用藥、飲食誰來解? Line機器人智慧好幫手

happiness

「賈伯斯病」神經內分泌腫瘤人數暴增 注意十大警訊

happiness

烘焙店老闆日吞8顆類固醇 生物製劑穩控異膚

happiness

Leave a Comment

幸福 SKY 傳媒